第309章、陆地神仙-《靖明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杨一清看了看眼神渐渐炽热的这些武举人,继续说道:“第一场文试考完,自觉考得不好的,不必气馁!这武举会试,仍旧是各场评分,以总分排位次。书,要读一辈子。但有没有血勇、通不通武艺,是为将者的根本!不论天罡地煞,朕都会好好栽培。今日,你们就先争个由朕亲自考较的机会!”
    “众武举,可听清圣上口谕了?”
    “末将听清了!”
    杨一清点了点头:“武试四天,每人每天只考一类。首日,每人演练武艺,以待考官评分。第二、三、四日,甲、乙、丙三组比武台较技。第五日,一百零八正副榜统出,排会试座次!”
    他顿了顿之后说道:“抽组后,就听令按先去自己首日考较类目,考毕则到比武台先后演武。各类考较、较技先后,或有耗力、负伤之别,这确实不甚公平。但战场之上,也多有不公平。运由天定,命需己争,都听明白了吗?”
    武举不比文举,坐在贡院里同样的题目、同时开考。
    能站在这里的,在此前乡试里其实也是这样。将来打仗,难道也要怪还没吃饱喝足养好精神,又或者天公不作美、敌人搞偷袭、自己连连苦战吗?
    “末将明白!”
    “抽组,开考!”
    近五百人被分成三个组,不同的组每天只在一个区域考其中项目。
    像考箭术的,危险性不大,看准头罢了。
    但考马箭、马刺的,意外就会多一些。
    而考翘关举重和负重攀行的,则费力很多、也可能臂膀、腰腿受伤。
    连续五天,抽签分组确定后,就将是一场连续考验了。
    武举会试的武试正式开始,众武举耳边还一直有五军营里络绎不绝的操练声。
    每个区域都有专门的评分考官,在这个区域的考官,来自边镇。考力量那边的区域,考官来自兵部和兵科。考箭术和步行枪刺的那边,考官则来自五府。
    而比武台那边,评分考官则来自皇明大学院,那兵学院里的“五岳”。
    杨一清、顾仕隆等人,则坐于点将台。
    到了下午时,今天第一场就要考马上射箭和马上枪刺的陆炳还在排队候考。
    和他一组的,也有锦衣卫卫学里的人。
    他们的身份,在排队的交谈中已经被人所知晓。
    现在一边观察着竞争对手纵马在那里考试的情况,有人也问陆炳了:“陆兄弟,你们一直在京城。这京营之中,操练竟是一练一整天吗?”
    陆炳啧啧作声:“这可不是寻常的操练。”
    “这话怎么说?”
    “寻常操练,如今京营是一日练武,一日演阵、一日上课。但眼下,各省各边决出的五品以上、三品以下将官前三,那些县爵的京城大比,也在这里。”
    “……是他们?”
    “咱们只比个人武艺,他们人人领一总,操练新兵。”陆炳嘴角带着笑,“去年今年应募到五军营的新兵,遭大罪了。那都是大明各省悍将们的前程啊。”
    “……陆兄弟知道得真多。”
    陆炳咳了咳,掩饰道:“他们已经在这里练了快三个月了。等咱们比完,他们也要在这里比的。这事不新鲜,京城里早就在议论。”
    “是吗?”陆炳的熟人朋友问了一句。
    “伱不知道?你太用心准备会试了!”陆炳很肯定地说,然后突然大喊,“好!”
    他眼睛看着场中考生的英姿叫好,旁边人不由得看了看他:你小子阴险,人家这一箭脱靶了,你叫好,是因为少了个竞争对手吗?
    陆炳面不改色:没控好马,怪我喽?
    而另一边的俞大猷已经比完了举重和负重攀行,纯力量,不算他的强项。
    因此现在这演武评分,对他来说就很重要了。
    这方面,俞大猷颇有自信。毕竟自己一直没中文举,就是因为分了太多心练武、学习兵法。
    “泉州俞大猷,上台!”
    听到这个名字,点将台那边闲谈的杨一清和顾仕隆也停了下来,目光移过去。
    那道兵部为湖广平叛叙功上的奏疏上,皇帝只批了两个名字:顾仕隆、俞大猷。
    现在,靖国公在台上,俞大猷也登了台。
    “泉州俞大猷,见过诸位考官。”
    他的声音远远传过来,杨一清眼神微凝:有生员出身,礼仪比之前上台的许多人要好。
    “他文试第一?”顾仕隆问道。
    杨一清点了点头:“虚岁十五就中了秀才的。”
    能在这个年纪考中秀才的,进士不敢打包票,一般都是地方上极为看好的举人种子。他的学问,在这群武举人当中自然是最优秀的一批。
    “且看看武艺。”顾仕隆微眯眼睛。
    俞大猷在演武这一项,选择的兵器是长剑。
    考虑到选他们是要到战场之上立功,演武选长剑的很少,刀、枪、锤、戟居多,毕竟更彪悍。
    演武,就只是自己一人耍套路。兵学院这从各地延请来的武术名家,五岳们从中会看的,自然有考生的下盘、步伐、力道和武艺基本功。
    俞大猷只耍了几招,其中三人就目光一绽。
    江湖上有眼力的,很快就分辨出来了他的师承。
    荆楚长剑的弟子!
    点将台上,顾仕隆识不出什么荆楚长剑这种师承,但他轻声点评了一下:“不是花架子。”
    “虽是袭替了武职无奈考武举,但今年武举之制大改,他仍旧来参试,果然也有几分凭恃。”
    “明日开始较技,这十八般兵器的,用这新法子点到为止,那些势大力沉的倒要吃亏了。”顾仕隆说道,“他惯使长剑,更加灵动,这回倒占了些天时。”
    “那也是他的运道。”杨一清继续凝视着比武台上演武的俞大猷,话说得一语双关。
    就不知他兵法韬略如何。
    第(2/3)页